我是焦糖,身為一個在廚房裡打滾了十幾年的烘焙師,看過太多人對著閃亮的蛋撻店櫥窗流口水,回家自己嘗試卻做出「蛋撻化石」或「蛋液湯」的慘案。坦白說,失敗太正常了!我自己也經歷過無數次,從烤箱飄出的焦味簡直是廚房噩夢。但相信我,掌握幾個關鍵點,在家複製出媲美名店的蛋撻食譜絕對不是夢。今天,就來把那些烘焙坊不輕易外傳的眉角,一次攤開來說清楚!
目錄
蛋撻食譜的靈魂:基礎觀念一次搞懂
-
為何你的蛋撻總是差一點?關鍵在「結構」 蛋撻成功的關鍵,說穿了就是塔皮和內餡的完美結合。塔皮要酥、要香、要能穩穩托住滑嫩的蛋液,這蛋塔皮做法就是地基。地基不穩,上面再漂亮也白搭。
-
新手最容易忽略的「材料溫度陷阱」 奶油太軟?麵團出油滲油,烤出來軟趴趴。奶油太冰?揉到天荒地老還不均勻。我習慣把無鹽奶油切成小丁,放室溫回軟到「手指輕壓會微微凹陷」的程度(約18-20°C),這狀態最好操作。麵粉呢?一定要過篩!別偷懶,這能讓口感更輕盈。看看這基礎材料清單吧:
表:經典蛋撻基礎材料一覽(家庭份量約12個)
材料類型 具體材料 關鍵提醒 塔皮核心 中筋麵粉 (200g)、無鹽奶油 (100g)、細砂糖 (30g)、鹽 (一小撮)、冰水 (45-55ml) 奶油狀態是關鍵! 手指輕壓微陷最佳。冰水分次加,避免過濕。 蛋塔液必備 全蛋 (2顆)、蛋黃 (2顆)、鮮奶 (150ml)、動物性鮮奶油 (100ml) 鮮奶油帶來濃郁感,只用鮮奶香氣較薄。全蛋+蛋黃平衡凝固與色澤。 蛋塔液調味靈魂 細砂糖 (60-70g)、香草精 (數滴) 糖量可依喜好調整。香草精去蛋腥、增風味,純天然為佳。 -
工具選對,事半功倍 別小看模具!那種薄薄的鋁箔模?很容易烤到變形,邊緣焦了底下還沒熟。我強烈建議投資幾個厚實的鋁合金蛋撻模,導熱均勻,脫模也容易。打蛋器?手動的就好,蛋液切忌打發過度產生氣泡,烤出來會變蜂窩!篩網更是必備,過濾蛋液這步驟絕不能省(除非你喜歡吃帶顆粒的蛋撻…)。
蛋塔皮做法:酥脆底座的終極指南
-
手工派皮 vs. 酥皮,口感大不同 這真的是很多人搞混的起點!手工派皮(就是我們常講的「撻皮」)口感是酥鬆的,像餅乾。而千層酥皮(像葡式蛋撻那種)是層次分明、酥脆帶韌性。這篇蛋塔皮做法先聚焦最經典的手工派皮,酥皮後面會專章處理。
-
「搓砂法」的黃金時刻 這是決定塔皮酥鬆度的核心動作!把冰奶油丁和過篩的麵粉、糖、鹽一起倒進攪拌盆。用指尖快速搓、捏、壓,讓奶油和粉類結合成像粗玉米粉的狀態。重點是奶油要保持冷卻,手溫太高?中間可以把盆放回冰箱冰個5分鐘再繼續。搓到看不到大塊奶油就對了。
-
冰水加入的藝術:濕潤而不黏手 冰水絕對要分次加!用叉子或手輔助,每次加一點點(約15ml),輕輕拌到吸收再加下一次。千萬別一股腦倒進去。麵團只要勉強能捏成團就好(有點鬆散感正常),不需要光滑!過度揉捏會出筋,烤出來硬梆梆。包好保鮮膜,丟冰箱冷藏至少1小時(我常冰隔夜),讓麵團鬆弛,奶油重新凝固。
-
擀皮入模不破的秘技 麵團從冰箱拿出來會很硬,稍微回溫幾分鐘再擀。檯面撒薄粉防沾,擀成約0.3-0.4cm厚度。用比模具大一圈的圓形壓模(或杯子)壓出圓片。拿起麵皮時,用刮板輔助,別用手硬扯容易破。放入模具後,用拇指從底部輕輕往上推壓,讓麵皮貼合模具。這個動作要溫柔,太用力底部會變太薄。邊緣稍微高出模具沒關係。
-
烘烤關鍵:盲烤?不盲烤? 這問題吵很久!我的經驗是:要! 特別是家用烤箱火力不均,不先烤一下塔皮底部,很容易濕軟。用叉子在塔皮底部均勻戳洞(防止鼓包),鋪上烘焙紙或鋁箔紙,壓上烘焙重石或生米/豆子(防止塔皮收縮變形)。放入預熱好的烤箱,190°C烤12-15分鐘,直到邊緣微微上色。取出拿掉重石和紙,再烤3-5分鐘讓底部更乾爽。看,這就是完美塔皮的基礎!這步驟做扎實了,後續成功率大增。
蛋塔液配方:滑嫩布丁感的關鍵方程式

-
比例決定一切:蛋、奶、糖的黃金三角 失敗的蛋塔液,不是太稀(像蒸蛋)就是太老(像發糕)。黃金比例看這裡:全蛋+蛋黃提供凝固力和濃郁感(只用全蛋,香氣不足;只用蛋黃,成本高且易膩),鮮奶油+鮮奶帶來滑順和奶香平衡(只用鮮奶,風味單薄;只用鮮奶油,過膩且易烤出皺皮)。糖量60-70g是普遍接受的甜度,怕甜可微減。這個蛋塔液配方經過實戰驗證,穩得很:
經典滑嫩蛋塔液配方表(製作約12個蛋撻)
材料 分量 核心作用 替換風險提示 全蛋 2顆 提供主要凝固力與結構 蛋黃 2顆 增加濃郁風味、金黃色澤與絲滑質地 僅用全蛋(4顆)風味較淡,色澤偏白 動物性鮮奶油 100ml 賦予濃厚奶香與豐潤口感,幫助形成光滑表面 換成全脂鮮奶則香氣與濃稠度大減 全脂鮮奶 150ml 稀釋濃度,提供水分,平衡口感 換成低脂奶可能導致風味不足 細砂糖 65g 提供甜味,影響焦糖化色澤 減糖過多可能影響凝固質地 香草精 (純) 1/2茶匙 (2.5ml) 去除蛋腥味,提升整體香氣層次 省略或使用劣質香草精可能殘留蛋腥味 -
混合技巧:溫柔是唯一法則 砂糖先加入溫熱的鮮奶和鮮奶油中(不用煮沸,稍微加熱到糖融化就好),攪拌均勻後放涼至室溫(太熱會把蛋燙成蛋花!)。雞蛋和蛋黃打散即可,絕對不要打到發泡!把放涼的奶液緩緩倒入蛋液中,一邊倒一邊用打蛋器輕輕攪勻。動作太粗魯會產生氣泡,烤出來表面坑坑疤疤。
-
過濾!過濾!過濾! 混合好的蛋液,務必用細篩網至少過濾兩次!這步驟可以濾掉沒打散的蛋筋、氣泡和雜質,是獲得鏡面般光滑蛋撻表面的終極秘技。別偷懶!過濾好的蛋液蓋上保鮮膜,冷藏靜置至少30分鐘,讓氣泡消掉更徹底。
-
烘烤魔咒:低溫慢烤王道 蛋液倒入預烤好的塔皮,約8-9分滿就好(烤時會膨脹)。烤箱溫度是滑嫩的關鍵!家用烤箱建議用「水浴法」:深烤盤注入熱水(約1-2cm高),放上蛋撻模。設定160-170°C,烤約25-35分鐘(時間要看你的烤箱脾氣和蛋撻大小)。怎麼判斷熟了?輕輕搖晃烤盤,蛋液中心像布丁一樣輕微晃動但不會流動,邊緣凝固就對了!出爐後中心會自己慢慢凝固。貪快用高溫烤?保證收穫蜂窩組織和月球表面!
酥皮蛋撻食譜:層次分明的港式魅力
-
速成法寶:冷凍酥皮 vs. 自製開酥 港式酥皮蛋撻迷人的千層酥脆,來自繁複的「開酥」工藝(就是包入奶油反覆摺疊擀壓)。家庭製作?老實說,用優質冷凍酥皮(派皮)是明智之選!省時省力效果也不差。挑選時注意成分,選動物性油脂(如奶油)製成的,風味較好。想挑戰自製?那得準備好時間和耐心!(後面會提)
-
冷凍酥皮應用技巧 酥皮稍微解凍到可以操作的程度(太硬會裂,太軟黏手)。擀開,捲成緊實的圓柱狀,冷藏至少30分鐘定型。取出切成約1-1.2cm厚的小圓片。將切面朝上放入模具,用沾了麵粉的手指,從中心慢慢往外推壓,讓酥皮貼合模具並自然形成層次。邊緣可以稍高。這個酥皮蛋撻食譜的偷吃步,成功率很高。
-
自製千層酥皮:勇者的挑戰 想挑戰?核心是「冷靜」!準備無鹽奶油(裹入用)切成厚片排成方形,冷藏備用。基礎麵團(麵粉、水、少許奶油、鹽揉成團)擀開,包入奶油塊,封好。開始反覆的 「折三折」或「折四折」 :擀長 → 折疊 → 冷藏休息(至少30分鐘)→ 重複。過程要快,避免奶油融化滲出。總共折疊3-4次。最後擀開捲成圓柱冷藏。這個過程很考驗耐心和溫度控制,失敗率…嗯,不低(我懂那種奶油爆出來的崩潰感)。
-
酥皮蛋撻烘烤要訣 酥皮蛋撻的烘烤溫度要比派皮的稍高!預熱200°C。倒入蛋液(同樣8分滿)。烤約20-25分鐘。關鍵是看到酥皮層次爆開、邊緣呈現漂亮的金棕色,蛋液凝固即可。高溫能讓酥皮的層次瞬間展開,達到極致的酥脆感。這個酥皮蛋撻食譜的重點在於高溫快烤定型層次。
葡式蛋撻食譜:焦糖斑點的里斯本風情
-
辨識正統:焦糖斑點與肉桂香 正統的葡式蛋撻食譜(Pastéis de Nata)最大特色就是表面那深色的焦糖斑點(甚至焦黑邊緣),以及內餡飄散的淡淡肉桂香(有些會加檸檬皮)。蛋奶餡更濃郁紮實,塔皮則是酥脆帶點嚼勁的千層酥皮。
-
獨特餡料:濃縮奶香與肉桂韻味 餡料基底類似,但通常會加入玉米粉或少許低筋麵粉(約5-10g),讓內餡更凝固綿密。重點在糖量較高(約80-100g),並在混合液煮糖水時就加入肉桂棒或檸檬皮(煮完取出),讓香氣充分融入。有些做法甚至會用煉乳取代部分砂糖,增添獨特風味。這個濃縮的蛋奶餡是焦糖化的基礎。
-
高溫炙烤:創造焦糖斑點的魔法 成敗在此一舉!葡撻需要極高溫短時間烘烤來達成焦糖斑點。專業葡撻店用的是烤爐溫度動輒250-300°C!家用烤箱怎麼破? 預熱到最高溫(至少230°C以上),烤盤放進烤箱最上層(靠近上火)。烘烤時間約12-18分鐘,密切盯著!看到蛋液表面開始鼓起,邊緣出現焦糖色甚至小黑斑點(Caramelized Spots),就要立刻出爐!這個葡式蛋撻食譜的精髓,就是追求那危險邊緣的美味焦香。火候過了容易整盤報銷,要有心理準備。
蛋撻食譜氣炸鍋:小空間的救星
-
氣炸鍋做蛋撻?真的可行! 空間小沒烤箱?沒問題!氣炸鍋確實可以烤蛋撻,方便性滿分。但坦白說,成品跟烤箱還是有點差距(主要是均勻度和塔皮酥脆度),不過解饞絕對夠了!這蛋撻食譜氣炸鍋的重點在調整溫度和時間。
-
氣炸鍋專屬調整:溫度與時間 最大的挑戰是氣炸鍋空間小、熱風強。蛋液很容易被吹皺或表面過度乾燥。解決方案:
- 塔皮預烤不能少:用烘焙紙+重石(或小瓷碟壓著),設定160°C,烤『8分鐘』取出重石再烤『2分鐘』定型。
- 倒入蛋液後要『蓋錫箔紙』! 這是重點!錫箔紙鬆鬆地蓋在氣炸鍋炸籃上層(不要壓到蛋塔),擋掉一部分強熱風。
- 設定150°C烤『10分鐘』。
- 小心拿掉錫箔紙(小心蒸汽!),再設定160°C烤『3-5分鐘』讓表面上色。 烤時要不時抽檢,因為每台氣炸鍋火力差異很大!看到蛋液凝固、稍微膨脹就差不多。
-
常見氣炸鍋問題排解
- 塔皮底部濕軟? → 預烤時間不足或溫度不夠。下次增加預烤時間或溫度(5分鐘/5°C微調)。
- 蛋液表面皺巴巴? → 熱風太強、溫度太高或沒蓋錫箔紙。確認步驟,降低溫度試試。
- 邊緣焦了中心未熟? → 火力太集中。蓋錫箔紙的時間要拉長,最後上色時間縮短。
- 膨脹過高後塌陷? → 正常現象,尤其沒蓋錫箔紙時。冷卻後會稍微回縮。
烘焙師的終極建議與資源

-
材料採購清單:品質決定高度
- 奶油: 選乳脂含量82%以上的無鹽發酵奶油(如Isigny、Échiré、總統牌金磚)。香氣和層次感差很多!
- 鮮奶油: 動物性鮮奶油(heavy cream/double cream),乳脂含量>35%。植物性鮮奶油千萬不要!
- 雞蛋: 新鮮是王道!常溫蛋較好混合。
- 香草精: 瓶子標示「純香草精」或香草籽醬。合成香草精味道很假。
- 麵粉: 中筋麵粉(Plain flour/all-purpose flour)做塔皮通用性最好。
-
蛋撻保存與回烤秘訣 相信我,蛋撻絕對是現烤現吃最美味!如果不得已要保存:
- 室溫:完全冷卻後密封,可放1天。酥皮會開始軟化。
- 冷藏:密封冷藏可放2-3天。口感會差一點。
- 冷凍:烤好冷卻後急速冷凍,密封保存可放1個月。食用前不用解凍,直接:
- 烤箱回烤: 預熱180°C,烤約8-10分鐘至熱透。
- 氣炸鍋回烤: 160°C,烤5-8分鐘。 冷凍回烤的酥皮蛋撻效果通常比塔皮蛋撻好一些。
-
進階練習:找出你的招牌風味 基礎穩了,就可以玩變化:
- 塔皮變化:在粉類裡加入抹茶粉(5g)、可可粉(10g),做成風味塔皮。
- 蛋液變化:
- 巧克力流心:倒入蛋液前先放一小塊苦甜巧克力在塔底。
- 港式奶茶風:用濃煮的港式奶茶取代部分鮮奶。
- 焦糖布丁風:塔模底先倒入一層薄薄的焦糖液(糖+水熬成琥珀色),冷卻硬化後再倒蛋液。
- 水果點綴:烤好冷卻後,放上新鮮莓果、芒果丁或煮過的蜜紅豆粒。 多試試,找出你最愛的那一味!這份蛋撻食譜是你的起點,不是終點。
Comments